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一>>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孔雀东南飞 【相关链接】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7日

古代纪时法。

    一昼夜为一日。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纪时的记载。如殷武丁时候把昼夜分为八段,祖甲时候分为十段,周代分为十二段,每段都有名称。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人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人之前,这段时间叫晡(铺)时。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旦或平明)。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

      为十二时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24小时(即一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夜半24点为子正,晨1点为丑初,2点为丑正,等等。

      有个问题连带说一下,就是日始为何时。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下面把我国从古至今昼夜时段、时辰纪法列成表,以备查对。

  昼夜时段、时辰表

    代 昼 夜

  殷(武丁)明 大采 大食 中日 昃 小食 小采 夕

  殷(祖甲)明 朝 大食 中日 昃 小食 暮 昏 妹(昧) 兮(曦)

  周日出 食时 隅中 中日 日昃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汉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清(初)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1 3

     (正)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 4

  现代(时)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1—3 3—5

  我国古代还有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况如下。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 五  夜 五  更 时 

        昏 甲  夜 一  19—21

        定 乙  夜 二  21—23

        半 丙  夜 三  23—1

        鸣 丁  夜 四  1—3

        日 戊  夜 五  3—5

       

         

      我国古代纪时,还有更细的分法。最初分一昼夜为100刻。这办法一直沿用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后来由于昼夜100刻与分为十二时辰不能相配,使用不便,曾改分为120刻,96刻,108刻。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为96刻制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

 

 

孔雀东南飞(并序)

作文万花筒

1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出现几百年后,一个叫梁山伯的寒

  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演绎

  了一出无奈的化蝶”——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

  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

  台》)

2.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

  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

  这并不遂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后陆游随母意而另

  娶,唐婉也易嫁赵士诚。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

  闷踽踽独游,邂逅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

  写成《钗头凤》词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附:《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

    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氵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

    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3两家求合葬……夜夜达五更,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

  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

  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

  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

  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让人联想到在天

  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

  绵无绝期。”(自居易《长恨歌》)

4.《孔雀东南飞》歌词一首

    演唱屠洪刚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

  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

  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

思成灰/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

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

泪/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我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相关链接】

()时代风云录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我国文学史 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最早见于南朝徐陵 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 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 双璧,这首长诗生动地描绘了兰芝和仲卿的婚姻悲剧,以血 的事实揭露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吃人的本质,寄托 了青年男女对不渝的爱情、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 

()语海拾贝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 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 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 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东汉末年无名氏的 《占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建安以后, 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 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 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逐 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五古    

乞巧:七月七日乞巧习俗是伴随着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 传说而形成的。传说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 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 发展出了乞巧的习俗。乞巧用的针分双眼、五孔、七孔、九 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 得巧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 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 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 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 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汉时 的明月和关。互文大多由两个分句组成,也有由一个句子 或几个分句组成的。这首诗中的“_卜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都是互文手 法。    

复词偏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 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 衬。如危机存亡存亡偏向于。这种用法一直沿用 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吉凶未卜” (偏在”)等。《孔》诗中出现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如:昼夜勤作息”(偏在”)勤心养公姥”(偏在”),我 有亲父兄(偏在”)“我有亲父母”(偏在”)逼迫有弟 ”(偏在”)其日牛马嘶”(偏在”)    

联绵词:联绵词是单纯词的一种,要看成一个整体来理 解。联绵词的两字之间一般有语音上的联系,或双声(前后 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踌躇;或叠韵(两个字的韵部相同),如 彷徨。这首诗联绵词较多,如伶俜窈窕徘徊踯躅” 等。

 【重点剖析】

()双线并行,交递推进   。一条线索是:以封建家长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 矛盾,展示双方的斗争,这是主线。在这条线索中,矛盾的两 方面屡次交锋,斗争的波澜跌宕起伏,逐层推进,直至焦刘以 死抗争,进入悲剧冲突的高潮,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的一个 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吃人的罪恶。     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爱情。刘、焦在 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下,双双殉情,深刻地表达了 中心思想的另一面:反映我国古代人民争取婚姻自主的强烈 愿望和反抗精神。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而又非常紧 凑,节奏有张有弛。两条线索虽是并行,又交替推进:焦、刘 爱情愈是真挚、深厚,也就愈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专横、无 理;反之,封建家长愈是横蛮无理,也就愈显示出他们爱情的 深挚珍贵。把有价值的东西彻底毁灭给人看,悲剧气氛更 浓。 

()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作品以细腻笔触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的形象,她聪明美 丽、知书识礼、勤劳善良而又忠于爱情,决不屈服于恶势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从十三到十六岁,用了几个数字构成了语言的层递之美,像 阶梯一样一级一级地上去,这四年中兰芝学了织布、裁衣、弹 箜篌,也学了读经书和礼仪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这 是属于纵向的铺陈,强调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 养。照理说这个媳妇本无可指责,只是婆婆实在太挑剔。兰 芝的一番倾诉,出语直率,一下子将矛盾冲突和盘托出,兰芝 外柔内刚的性格凸现出来。   “鸡鸣外欲曙一节补足了对女主人公美丽外貌的描写。 作者用了大量华丽的词藻来描写兰芝的装束,不仅是为了表 现她容貌的楚楚动人,而且也是借上路前的严妆来掩饰她内 心空虚和慌乱,表现她秉性的要强。事事四五通这一异乎 寻常的动作更是精当地刻画了她欲去而又不忍遽去的复杂 心理。在封建社会,女人被遣回家,原是极伤心和极不光彩 的事,刘兰芝没有呼天抢地,倒是像人逢喜事一样刻意打扮 一番,要像当年迎亲进入焦家一样盛装,足见其坚毅刚强,冷 静镇定。   兰芝对焦母和小姑的告别话语情味完全不同。对焦母 讲话,表面自责,其实是反唇相讥。语气软中带硬,态度不卑 不亢,内心满怀凄苦,但决不落下一滴泪水。对小姑的一番 话,语气亲切,泪落涟涟,流露至情,显示了性格中善良重情 的一面。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 迎亲气派的夸张。热闹非凡喜庆的场面,反衬了兰芝内心的 凄苦,同时与兰芝仲卿诀别时的清冷凄凉相对照,突出了兰 芝不慕权势,忠于爱情的品格。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流’!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 池。兰芝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死得从容而坚决。   焦仲卿虽较为软弱,在母亲的淫威下无力救助被休弃的 兰芝,但他同样忠于爱情,在斗争中逐渐坚强起来,终于殉情 而死,用生命保证了对爱情的忠贞,向封建势力进行了强烈 抗议。   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言词恳切,希望以夫妻俩的情笃意 切来说服母亲。温顺中带有倔强,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 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 妇,终老不复取!”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调停不成,只得走上一条万般无奈而又委曲求全的路, 抱着幻想,请兰芝回家暂时缓和一下,再慢慢找机会迎归。 这种想法,的确也符合他忠厚的性格。在送别兰芝的途中, 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 “吾独向黄泉!”   兰芝的死讯传来,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他终于战胜礼教 的束缚和性格的懦弱,以死抗争,自挂东南枝,实现了人格 的升华。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着幸福的爱情生活。     焦母对儿子软硬兼施。当仲卿提出异议时,她便槌床大 怒,以家长的专制作了独裁: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母暴戾、专横的嘴脸在简短的言语中便得到充分表现。     兰芝的阿兄惟恐高攀不上权贵,既是威逼,又是利诱。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 荣汝身等语,活画出了一幅势利小人的嘴脸。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 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 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 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了人民群众 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其他观点

关于刘兰芝。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那 么,她反抗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如果说是反抗封建 礼教,那么,封建礼教的概念怎样界定?诗里反抗的主要是 哪些方面?对妇女权益的侵害乃至精神、肉体的摧残?焦家 摧残她,心中常苦悲,可她还要留在焦家。试问这是反抗, 还是殉葬?既然是被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妇难为,那么, 窕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为什么 不可以考虑?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权力,反而自觉自愿 地带上从一而终的枷锁,难道这就是她的反抗么?在本质 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拒绝贺老六之嫌,实不足称道,只暴露 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没有自我。虽有种悲壮美,但在读者心 里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虽有人慕其名而专一拜读,至多不 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 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鲁迅《祝福》)这正是刘兰芝最可悲 的一面!     我们只能说兰芝的反抗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可以认 为她是明智的,也不可以颂扬她那纵身一跃的伟大,更不可 以盲目效仿对号入坐!(李振明语)     关于焦仲卿。无论如何,焦仲卿对爱情是忠贞的,对封 建伦理道德的反抗是彻底的。只是在面临爱情与孝道的冲 突时,有时显得无能为力。而这也正表现了仲卿善良与无 奈:一方是自己钟爱的妻子;一方是自己敬爱的母亲,这种取 舍实在太难。我们无理由去挑剔他,更无理由去责怪他。有 人说他反抗不彻底,这实是一种误解。多年以来,兰芝一直 忍辱负重,而仲卿又何尝不是在夹缝中求生活,其中的酸苦, 比起兰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兰芝尚有可倾诉对象,而仲卿 ?他向谁去诉苦?他向谁去叫屈?如果兰芝的遭遇是令 人同情的,那么仲卿的作为则更令人叹惋不已。仲卿最终选 择了殉情,他走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伦理,自缢 于庭树,兑现了自己生前誓言,这又需要何等的勇气?应该 说,仲卿和兰芝一样,骨子里是充满着一种反叛精神的。( 永刚语)    

 关于主题思想。我们并不排除礼教、等级制是造成悲剧 的原因,但它还远不是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焦刘悲剧的内 部原因首先来自焦母。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焦母分析为 “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据弗洛依德精神心理分析,焦母早   年丈夫去世(文中未出现焦父),与独生儿相依为命,把全部   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其情感十分复杂。其中有博大无私的   母爱,亦有许多恋子情节。儿子结婚后,移爱于媳妇l焦母   郁闷不平,难以排遣,于是对一个多才多义、勤劳善良、能干   贤惠的媳妇百般挑剔,这种情感的错位,是悲剧产生的重要   原因之一。    

悲剧产生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焦刘二人   本身的性格错位。焦仲卿,堂堂须眉男儿,显得极为柔弱,刘   兰芝,柔弱女子,却显得刚毅果断,毅然决然。我们先撇开波   澜起伏跌宕多姿的内容不谈,只看头尾数句,即可明其端倪。   “孔雀东南飞,暗示刘兰芝干脆果决的性格特征;五里一徘   ,暗示焦仲卿优柔寡断、犹疑懦弱的性格特征。即便是殉   情而死,也表现了两人性格的不同。刘兰芝死得多么豪爽、   果决,毫不拖泥带水l焦仲卿眷恋、不舍。犹豫软弱。试想,若   男强女弱,母亲逼迫时,媳妇不敢正面顶撞,丈夫挺身而出,   撑出一片天地,其母又奈她何?若两者皆柔弱,听从母命,各   安本分,受命离婚,另娶另嫁,相安无事,天下太平。若两人   均刚强,母命难从,一走了之,未尝不可。事情刚好相反,性   格错位,酿成悲剧。(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作者安德义)  

精品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①。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②。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③。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④。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

  言⑤。!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⑥。呼儿烹鲤鱼⑦,中有尺素书⑧。

    长跪读素书。⑨,书中竞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⑩。

  注释:

  (1)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远方人的相思。

  (2)宿昔:指昨夜。

  (3)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

    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

    为指思妇而言,也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

    梦。(4)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

    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

    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5)媚:爱。言:问讯。这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

    不肯代为传送。(6)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

    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

    成鱼形。(7)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

  函说成烹鱼。(8)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9)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

    压在脚后跟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

    长跪(10)末二句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赏析: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的诗。

    前一节写闺妇因丈夫久出未归,日夜怀念的孤凄之情。

    开头的绵绵青草,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发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接下来却是远道不可思。这不可思是无可奈何的反语,是说征人辗转远方,想也白想,只好在梦中相见I0刚还觉得他在我身边。一觉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于是抒情主人公的思绪又飘忽起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呀!“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别人回到家里,只顾自己一家人亲亲热热,可又有谁肯来代为送信安慰我一声?几个转折,情思恍惚,充分写出了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的下一节写闺妇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

    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想。剖鱼见书,似觉神奇;而征夫投书,却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虚实难辨,颇具神韵。诗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日思夜想终于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信里先说的是希望妻子保重,后又说他在外对妻子十分想念,就是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期茫茫,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

    白头吟

    汉乐府民歌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①。闻君有两意②,故采相决绝③。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④。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⑤。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⑦,鱼尾何蓰蓰。⑧。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⑨。注释:(1)皑、皎:都是白。(2)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感发生变化。(3)决:别。(4)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

  早沟边分手。(5)躞蹀:行走的样子。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

    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

    义。以上二旬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

    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6)这句话连下两句是说,嫁女无需啼哭,只要嫁得一心

    ,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那就好了。(7)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的样子。(8)蓰蓰: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

    女求偶的象征隐语。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9)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

    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赏析:

    这是写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向她的情人表示决绝的诗。诗中女子爱情的纯真和品德的高洁,有如高山白雪、云间皎月。她处事果断、大胆泼辣,容不得半点卑污,一旦闻君有两意,即故来相决绝。干脆利落,气势逼人。她对理想的婚姻有着深刻的见解,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重情轻利,显示出有主见、有头脑的思想性格。全诗回环交错,如断又续。这种脉络,既真实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烦乱的心绪,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

同龄心语

我看焦仲卿

    徐娴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长诗。它以生动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凄美丽又动人的爱情故事,塑造出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就故事的整体而言,悲剧是由这个吃人的封建社会造成的。但就事情的发展来看,我认为焦仲卿本人也是这个悲剧的制造者之~。   

    首先,焦仲卿这个人比较呆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当他得知婆媳不和后,便去和母亲讲理,质问母亲何意致不厚,这无疑给本来已经冒火的焦母又泼上了一勺油。在他得知母亲要给他重娶新人后,他没有动脑子想一想,使用缓兵之计稳住母亲,而是间接地威胁母亲:终老不复取。试想一下,对于封建家长,尤其是专横的焦母来说,儿子如此对待她,真是大不敬。因而,焦仲卿的坚定的决心非但不能挽回母亲的心意,反面加速了事情的恶化。

    其次,焦仲卿是一个不能承担责任的人。在堂上启阿母后,他举言谓新妇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不能够承担一点责任,不能调节母亲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不能更多地关心家庭。这就更导致了婆媳间感情的恶化。

    其三,焦仲卿不能为他人着想。他生在那个年代,可也知道把妻子送回家是什么意思,更何况刘兰芝已对他说: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他还是坚持将妻子送回了本不应该再回的家中,不管世人对其妻子有何评价,妻子名誉是否受损等等后果。

    其四,焦仲卿心量狭小,办事拖拉,没有大丈夫气概。在刘兰芝回家的几天后,不去接兰芝,可当他听说兰芝要嫁人后,便急匆匆地赶来了。兰芝向他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可他非但不表示同情或关心,只是酸溜溜地说:贺卿得高迁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还发誓道: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在自己的目的不能达到后,便用死来威胁兰芝。他这

种爱是渺小的,狭隘的。他如果真的爱兰芝,就应该为兰芝着想,而不是用这种话来刺激她。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幸福。可是,焦仲卿的这种爱具有强烈的个人占有欲,也正体现了他不会为他人着想的性格特点。因此,他的爱是狭隘的,也是他人格上的缺陷。

    因此,我想,这幕悲剧,有很大成分是由焦仲卿导演的。虽然他无意参与,可他的性格使他做出了一些不该做的,像催化剂那样加速事情恶化的事。若他能够巧言令色或具有普希金的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也会像我一样爱你的博大胸襟,事情可能又是另一个结局了。

 [小资料]

          1, 《孔雀东南飞》的现实意义。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

      式称。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史,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便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惟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地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

 19543月于上海 (唐弢  选自《唐弢文集》第九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诗句解释。

          1)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课本注释可供参考。

         

      还有一种解释,即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以后的几句话都是县丞来到刘兰芝家,对刘兰芝的母亲说的。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是县丞说他在太守面前已经说了她女儿刘兰芝的好话,夸耀兰芝出身于名门。这是讨好人的口气。紧跟着的几句话是县丞向刘兰芝的母亲说明求婚的缘起,这些话都是符合媒人口吻的。几句话的前面分别冠以”“”“直说,是作者为避免重复而用了不同的字眼,它们的主语都是县丞。

          此外,兰家女应指刘兰芝。闻人侠《古诗笺》云:兰字或是刘字之讹,这个猜测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