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6高考试题
录入者:ya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8日
必修一专题5
<!--[if !supportLists]-->一、<!--[endif]-->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5. 1940年12月23日 ,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
<!--[if gte vml 1]>
《百鸽图》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6.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战后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8. 1919年5月5日 ,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9.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if gte vml 1]>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27.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8.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29.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30.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if gte vml 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40.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41.“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4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if gte vml 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51.(2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图12,回答第(1)题。
<!--[if gte vml 1]>
图12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颁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8分)
52.(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
5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3分)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4分)
54.(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必修一专题5
一:选择题
1-5 DDBCA 6-10 DACBC 11-15 ACDCA 16-20 CCBBA 21-25 DDBCD
26-30 BBBBC 31-35 CCCAB 36-40 CBBBA 41-45 BDDCD 46-50 DABDB
二:非选择题
51【答案】
(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数省。
(2)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
52【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53【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54【答案】⑴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⑵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⑵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