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通史单元汇编12-第三部 世界史-第一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录入者:xqx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7日

第三部  世界史

第一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2017·国标Ⅱ)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D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2.(2017·国标Ⅲ)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D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3.(2017·海南)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B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4. (2016·国标Ⅱ)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C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5.(2016·海南)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B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6.(2014·国标Ⅰ)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C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7.(2013·国标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8.(2013·国标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9.(2013·海南)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C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10.(2011·海南)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B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二、人文精神的起源

1.(2017·国标Ⅰ)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B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2.(2016·国标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D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3.(2011·国标)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B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4.(2015·国标Ⅱ(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4.(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相对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三、罗马法

1.(2016·国标Ⅰ)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2015·国标Ⅰ)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C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3.(2015·海南)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C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4.(2014·国标Ⅱ)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B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5.(2014·海南)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削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D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6.(2012·国标)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B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7.(2012·海南)早期罗马实行习衡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根。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絧表法》。该法的制定D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立法传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