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实用手册22-世界史第六单元

录入者:xqx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8日

世界现代史

第六单元  一战后的世界(1918—1939)

时代特征

1.世界格局:俄国革命胜利,世界进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争发展的时代。

2.资本主义:由繁荣到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干预经济。

3.社会主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重大成就。

4.民族主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考点整合

一、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⑴背景条件:①客观: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相对落后,一战加深社会矛盾。

②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强;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

⑵过程:①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并立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列宁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

③十月革命:1917.11(俄历10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⑶巩固政权:①《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②《和平法令》:与德国缔结和约,退出一战;

        ③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颁布苏维埃宪法;

        ④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1922年,苏联成立。

⑷意义:建立社会主义,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认为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21)

⑴原因: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⑵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实行国有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⑶影响:积极: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限度,影响工农群众积极性。

3.新经济政策(1921-1928)

⑴原因:战争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⑵内容: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大企业仍为国有,允许资本家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引入外资企业。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⑶影响:巩固工农联盟,恢复经济。找到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4.“斯大林模式”(1928年起)

⑴背景: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逐渐形成高度集中体制。

⑵特点: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高度计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商品市场。

⑶作用:调动一切力量进行建设,实现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⑷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调整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⑴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贫富分化;产销矛盾;金融投机;自由放任政策。

⑵概况: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农场破产,工人失业。

⑶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

⑷影响:①经济:损失惨重,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②政治: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抬头,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③国际: 各国设置关税壁垒,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激化矛盾。

2.罗斯福新政(1933年)

⑴背景: ①大危机冲击美国经济,胡佛总统仍延续自由放任政策,无力应对危机。

②1933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⑵内容: ①金融: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信心。

②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规范竞争、调整生产和劳资关系。(中心措施)

③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控制市场价格,促进农业生产。

④社保: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救济保障制度。

⑶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危害,恢复经济;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②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辟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③使美国成为二战中重要反法西斯力量,为二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3.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⑴背景:经济大危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受到人们质疑。

⑵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⑶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学理念;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意德日等国先后建立法西斯统治,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由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

2.进程:1939.9,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41.6,苏德战争爆发;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5,德国投降;1945.9,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结果:根据1945年初“雅尔塔会议”决议,战后确立以美、苏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称“雅尔塔体系”。根据《波茨坦公告》,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等被侵占领土。

联系分析

1.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消灭资产阶级,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原则,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斯大林时期通过集体化政策,消灭私有经济,最终确立了公有制的绝对统治地位,可以说是通过和平改造方式,继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新中国的三大改造性质也一样。

2.俄国与苏联

俄国在1917年二月革命之前,称沙皇俄国;十月革命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之前,称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1922——1991年,俄国及先后加盟的14个共和国共同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其它共和国恢复原国名。

3.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被各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提出用计划经济理论解决的思路,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践。但高度计划的体制本身也存在严重弊端,不是最佳解决方法。

1929年大危机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基础上,由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调节(看得见的手)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学理念;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