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走进博物馆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12日

教学目标

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了解参观博物馆的方法;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思考与交流”灵活安排。这两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去认识博物馆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了解博物馆的使用方法以及中国在博物馆事业方面的发展情况。第一个活动如果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集体性的外出活动,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的博物馆。在活动中根据教材“活动建议”所列举的内容,分组来收集不同的信息。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参观方法,尤其是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如何既能够参观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又不至于走马观花。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大致了解这些博物馆的藏品主要属于哪些领域,这包括事先的简单了解以及到博物馆之后通过导览资料进一步的了解,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其次是选择合理的欣赏路径,这个欣赏路径不一定要按照博物馆藏品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确定,而要选择一条比较合理、省时、高效率的路径来完成欣赏。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博物馆与美术作品”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博物馆的合理、有效的使用方法。最后,让学生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博物馆的功能。2.博物馆的使用方法。3.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
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资源,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文化与艺术遗产。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与价值并且学会利用它,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有着重要的帮助。教材首先介绍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即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艺术资源的功能,以及我们从博物馆中能够获得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教材中又列举了图片资料“1小时参观卢浮宫的参考方案”,并且分析了我们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最后,教材中又通过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情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博物馆”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博物馆是保存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也是向公众展示这些文物,帮助公众了解历史、文化与艺术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认识博物馆的功能,重视博物馆的价值,学会利用博物馆是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这种认识不是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认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收获,能够学会利用博物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本课的内容不宜讲授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博物馆的重要价值。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之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本地区比较有名的博物馆中去参观,或者直接在那里上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亲身感受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知识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学会利用博物馆。

2.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并参与其中,要通过学生的研究、讨论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博物馆的重要性。

3.如果没有条件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可以找一些录像资料来给学生观看,尤其是关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资料片。比如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法国的卢浮宫等等。

本节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资料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古希腊)

此尊大理石女神雕像,高约2米,作于公元前306年,是希腊化时期初期最富代表性的杰作。它是为纪念萨莫色雷斯岛的征服者德米特里,在一次海战中大败埃及王托勒密的舰队而建立在该岛的。德米特里是亚历山大手下一位将领安提古诺的儿子。亚历山大帝国后来分裂,他和他父亲在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建起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塞琉西。当时在这个王国内铸造的银币上,就有这尊女神像的浮雕,人们根据银币上的浮雕,发现原来这座胜利女神像是立在一个船头形式的台座上的。遗憾的是,神像被发掘出来时,头与手已全失。雕像的整个动态非常生动,技巧也极完美成熟,从写实功夫看,足可与古典时期的神像媲美。女神好像面向海洋,在鼓吹胜利的号角,挺立如飞的英姿,从她紧贴身子的衣服处理上显示出来。因为海风是迎面吹来的,衣角都向后飘扬,加上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流畅的线条。薄薄的衣服下面隐现出这位女神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肉体。艺术家赋予这块冷硬的大理石以如此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形象,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米洛的维纳斯 (希腊)亚历山德罗斯

1820年在希腊本土和克里特岛之间的一个称做米洛岛的山洞里,发现了一尊最美的女性雕像——维纳斯大理石雕像,其时雕像的腰部已经断开,经修复后,考古学家们最初考证是作于公元前1世纪时期。由于女像的表情与姿势类似柏拉西特列斯的风格,比例却接近列西普斯的标准,因而引起了争议。最后在女像的台座与足部下方发现了原来的铭文,文款是:“美安德罗河畔、安屈克亚的亚历山德罗斯作此”。从铭文的书体看,应当是公元前百年左右的作品。于是又有人反对把它列入希腊化时期。但从雕像的整体风格看,美神的椭圆形脸蛋,直鼻梁(俗称希腊鼻),平额,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发髻刻成有条理的轻波纹样式,神态平静,不露笑容,这一切都是从公元前5世纪后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米洛的维纳斯》(又称《米洛的阿芙罗蒂德》)被发现后,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那半裸的姿势,使整个形象产生出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仅露脚趾。由于下半身厚重稳定,袒露的上半身显得更加秀美,她像一座纪念碑,给人以崇高感,然而其亭亭立姿,却又优美动人。躯体是取螺旋状上升的趋向,略微倾斜,各部分的起伏变化富有音乐的节奏感,美神的内心显得十分宁静。她没有半点娇艳或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能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女神两臂虽失,仍使人感到完好无损。“维纳斯”大理石雕像高约204厘米,其姿态的妩媚为历代艺术家所赞叹,因为以前发掘的一些古希腊裸体女雕像,大都着重在表现感官上的美,而这尊“维纳斯”,作者已把它提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了,形象充满着无限的诗意,她那含蓄的、耐人寻味的美,几乎使一切人体艺术都相形见绌。从希腊人体雕像,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特点:古希腊许多神的形象,是按照人的裸体比例美学来塑造的。虽然古代人崇拜神,但由于雕塑家是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去创造最美的形象的,因而这些完美的典型的形象,创造和发现了一种黄金分割的美学秘密。这正是古代人对于人体美的肯定和赞颂。他们在雕塑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光辉典范。如果做一简单分析,即这个《米洛的维纳斯》扣除了底座,约为204厘米。雕像的身高正好是26.7厘米的8倍稍弱,其各部分的度量比差为5:8,整体造型使人感到相当地稳固。5:8的比值不仅是属于西方世界的比例观念,它历经埃及、希腊直到以后的罗马等时代,迄今这个比例观念仍是人类的共同审美规律。到了中世纪,这个比值被神秘化了,说它是神所传授给世人的秘法,因而称其为“神授比例法”。至15世纪末,一传教士路加·马乔里(Luca Pacioli,约1445~1510)有感于它的比值之奥妙,便用“黄金”一词将其定名,遂称它为“黄金分割”。《米洛的维纳斯》所创造的美,成了黄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