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语文教师亟须实现三个转变 | 郭家海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3 | 1 |
| 教师的修养 | 叶圣陶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3 | 1 |
| 刘勰的“文心” | 夏静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1 |
理论研究 | 语文课程的图像转向:内涵、表征与进路 | 刘晓荷,董小玉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3 | 3 |
| 语文课程内容的“群”与“己”——也谈“任务群”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 管然荣 |
| 202003 | 34 |
| 坚定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 | 陆炳荣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3 | 4 |
| 以问题情境为载体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 胡勤 |
| 202003 | 9 |
| 形象构成与叙述视角的“守本”解读——例析西搜获教学的本体性问题 | 曹明海 |
| 202003 | 13 |
| 例谈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动”“问”关系 | 潘井亚,马长根 |
| 202003 | 17 |
| 批判的“绝唱”——两汉质疑心理与语文表达(上) | 陈军 |
| 202003 | 21 |
| 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贴入微”? | 王义刚 | 语文月刊 | 202003 | 43 |
| 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教学功能与样式 | 贺卫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16 |
| 积极表达: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猫》教学为例 | 邱怀祝 |
| 202003 | 20 |
| 例谈任务群视域中的专题教学策略 | 王媛 |
| 202003 | 24 |
| 高中生如何走进鲁迅文学作品——以《野草》为发端 | 宋喜坤 | 语文建设 | 202003 | 24 |
| 非常时期的非常教育,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 | 雷实 |
| 202003 | 34 |
| 论创课的创造性思维——基于《孙权劝学》两个课例的研讨 | 卢锡泽 |
| 202003 | 68 |
| 文本解读:回到语言学、文献学的起点 | 詹丹,剑男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3 | 4 |
| 译者的隐身与显现 | 路颖颖 |
| 202003 | 11 |
| 课堂文本教学对话的学理诉求 | 李晓奎 |
| 202003 | 16 |
| 语文学科教学论的课程特质与意义审视 | 徐向阳 |
| 202003 | 21 |
| “深文浅教”的教学实施与探讨 | 王超 |
| 202003 | 144 |
| 循“真”“神”“情”之径读怀人散文 | 徐蝉璐,陈智峰 |
| 202003 | 148 |
| 民族师范生应对小语教师资格“试讲”的策略 | 杨晓梅 |
| 202003 | 153 |
课堂教学 | 从单篇教学到专题研习到任务学习——以“唐诗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 徐志伟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3 | 39 |
| 诗旅莎魂,精神领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学案例 | 蒋雅云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3 | 36 |
| 小标语,大乾坤——“当代文化参与”微专题教学案例 | 褚树荣 |
| 202003 | 39 |
| 基于主题深度学习的任务群教学——《红楼梦》整本书教学案例 | 高翀骅 |
| 202003 | 42 |
| 跨群式深度学习任务设计——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 方佳琦 |
| 202003 | 44 |
| 戏剧与人生——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 王忠亚,张秋玲 |
| 202003 | 47 |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教学三题 | 张慧腾 |
| 202003 | 50 |
| 实践与反思:以问题引领整本书阅读——以《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为例 | 袁耀龙 |
| 202003 | 52 |
| 浅谈闲笔文段的文学作用于教学运用——以《藤野先生》《背影》《壶口瀑布》为例 | 袁海锋 | 语文月刊 | 202003 | 46 |
| “乱辞无绪”中的因果关系——人教版《离骚》(节选)教学解读 | 郑卡 |
| 202003 | 49 |
| 小处入手,探幽发微——以带“然”字的词语作为《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突破口 | 潘红义 |
| 202003 | 52 |
| 基于体式特征的史传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伶官传序》的春秋笔法 | 刘琦 |
| 202003 | 55 |
| 抓住文本个性教小说——以《卖白菜》为例谈小说教学 | 徐宝林 |
| 202003 | 57 |
| 惺惺相惜 彼此关注——《孔乙己》中的“我”与孔乙己 | 谷兴云 |
| 202003 | 73 |
| 哀从何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备课札记 | 贾贤珍 |
| 202003 | 77 |
| 浓淡中见性情,繁简里是环境——《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服饰描写 | 赵长河 |
| 202003 | 80 |
| 悲壮的清醒着——从《鸿门宴》看范增形象 | 肖宗举 |
| 202003 | 82 |
| 体验青春的悲与欣——《红楼梦》学习任务群设计 | 段乐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3 | 4 |
| 最美丫环 至悲人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 | 刘吉鹏 |
| 202003 | 5 |
| 《红楼梦》学习任务设计要领 | 邓彤 |
| 202003 | 11 |
| 梦醒盛唐 感悟人生(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任务群设计 | 王蕊 |
| 202003 | 12 |
| 听孔子“谈天说地”——《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张红霞 |
| 202003 | 24 |
| 生成之美与融合之道——从《佳人》探寻生成性学习的关键点 | 陈海峰 |
| 202003 | 27 |
| 一个问题引爆整个课堂——《百合花》课堂教学手记 | 张炳秀,何小兵 |
| 202003 | 30 |
| 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思考——以《呼兰河传》教学为例 | 李文亮 |
| 202003 | 32 |
| 《诗经》群文阅读的结构化阐释 | 王鹏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28 |
| 《探究<诗经>爱情诗意象之美》教学实录 | 胡荣 |
| 202003 | 28 |
| 史之“实”与文之“虚”——浅析《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 李彬 |
| 202003 | 46 |
| 《祝福》札记三则 | 杨大忠 |
| 202003 | 50 |
| 孔乙己的个性 | 谷兴云 |
| 202003 | 54 |
| 《湖心亭看雪》的五重孤独 | 李建军 |
| 202003 | 58 |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王雨冰 |
| 202003 | 62 |
| 如何品味语言 | 陈家尧 |
| 202003 | 65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樊后君 |
| 202003 | 66 |
| 学生的问题会在哪里 | 徐思源 |
| 202003 | 69 |
| 《抗击病疫:初中语文创意读写练习》方案与设计思想 | 周群 | 语文建设 | 202003 | 29 |
| 整本书阅读与互文性学习策略——以《乡土中国》的语言关联为例 | 李琳,宋晖 |
| 202003 | 36 |
| “教学事件”指向教师还是学生? | 刘生权,张悦群 |
| 202003 | 40 |
| “水月”之间一“孤鹤”——前后《赤壁赋》联读课例 | 毛倩宜 |
| 202003 | 44 |
| 语文专题“研学”的打开方式 | 陈怡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3 | 53 |
| 让语文课堂的灵性“动”起来 | 钟益 |
| 202003 | 56 |
| 用儿童视角看小说乾坤 | 李敏 |
| 202003 | 59 |
| 例谈深读诗歌,促进思维发展的策略 | 段厚永 |
| 202003 | 64 |
| 从目标、内容与过程三维论语文的教学评一致 | 蔡忠平 |
| 202003 | 68 |
| 《范进中举》文体特征的教学探究 | 张艳秋 |
| 202003 | 76 |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插图价值及运用策略 | 夏芬 |
| 202003 | 80 |
| 浩歌望“东”岳,意气还相倾 | 丁高奎,陈喜敏 | 202003 | 86 |
| 何处是归处? | 林明 |
| 202003 | 95 |
| 利己归因偏向心理下缺位家庭的社会悲剧 | 高和昌 |
| 202003 | 101 |
| “伊尹”之“伊”与“小臣”补释 | 刘恒友 |
| 202003 | 104 |
| 统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写作的优化与实践研究 | 蒋海燕 |
| 202003 | 106 |
| 《孤独之旅》备教手记 | 刘少鸾 |
| 202003 | 110 |
阅读写作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 吴东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3 | 7 |
| 学会倾听“叩启面试之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之社会交往类教学案例 | 王静 |
| 202003 | 11 |
| 我的人生我坐主 | 陈蓓蓓 |
| 202003 | 14 |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 刘广霞 |
| 202003 | 18 |
| 写作能力导向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测评设计 | 胡向东,赵漫玲 |
| 202003 | 21 |
| 观点摘编 相关题录 |
|
| 202003 | 28 |
| 变“套作”为“真作文”作文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彭俊娇 |
| 202003 | 29 |
| 与生共读,与庄共舞——《庄子》整本书阅读策略初探 | 王夫成 |
| 202003 | 36 |
| 微博式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李仁甫 |
| 202003 | 43 |
| 高中虚构叙事写作实践研究——以叙事曲线写作为例 | 周映映 |
| 202003 | 46 |
| 需同作者痴,方解其中味——以《红楼梦》为例谈整本书阅读途径 | 何惠珍 |
| 202003 | 51 |
| “文本互涉”理论的研究内容与路径选择 | 欧阳国胜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3 | 24 |
| 深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 刘宏业 |
| 202003 | 27 |
| 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创新与优化 | 倪莉 |
| 202003 | 30 |
| 在生成中营造教学张力,在张力中推动思维发展 | 李欣荣 |
| 202003 | 33 |
|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常规作文训练新样态 | 寇永升 |
| 202003 | 59 |
| 怎样写评论——“微写作”专题二 | 熊芳芳 |
| 202003 | 64 |
| “新时代青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写作导练 | 刘永胜 | 语文月刊 | 202003 | 23 |
| 别样的道路,同样的精彩 | 彭瑞林 |
| 202003 | 24 |
| 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 徐艺菲 |
| 202003 | 24 |
| 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 张心蕊 |
| 202003 | 25 |
| “生气与争吵”新材料作文导练 | 袁庆峰 |
| 202003 | 26 |
| 今天,你生气了吗? | 康文珂 |
| 202003 | 27 |
| “火气”清,“和气”生 | 范文浩 |
| 202003 | 28 |
| 以写促读,促整本书阅读走向更深处 | 胡天宇 |
| 202003 | 29 |
|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关键问题探究 | 陈琳 |
| 202003 | 32 |
| 有舍,然后有所得——以《乡土中国》为例谈社科著作的略读方法 | 黄珊 |
| 202003 | 36 |
| 写作任务真情境推动作文教与学有效发生 | 杨红兵 |
| 202003 | 39 |
| 项目式写作训练例谈 | 吴涛 |
| 202003 | 60 |
| 阅读改进,终会聚焦思维(上) | 余党绪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3 | 15 |
| 走向世界的生命追求与确证意识的唤醒——从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谈起 | 石修银 |
| 202003 | 18 |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实施策略 | 刘刚 |
| 202003 | 21 |
| 基于以读促写的群文阅读探索 | 高德群 |
| 202003 | 35 |
| 合作·清单·导图——写作指导课深度学习的工具 | 陈立军 |
| 202003 | 37 |
| 从“小大之辩”看“追求”与“自由” | 刘方波 |
| 202003 | 40 |
| 品味文本细节的精彩 | 孙文玲 |
| 202003 | 43 |
| 林黛玉进贾府服饰之重彩与留白 | 刘海云 |
| 202003 | 45 |
| 在静读中细品《定风波》 | 张黎 |
| 202003 | 47 |
| 寻美养气塞天地 吐出自足成虹霓——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随笔写作教学探索 | 陈月 |
| 202003 | 50 |
| 五要素:为“论证”助力 | 范丙军 |
| 202003 | 53 |
| 语文读写教学变革新趋势 |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4 |
| 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教学转化 | 徐鹏 |
| 202003 | 4 |
| 基于大单元学习的深度阅读和真实写作 | 李卫东 |
| 202003 | 10 |
| 评分规则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周子房 |
| 202003 | 34 |
| 《以评导写,叙写写作更深入》 | 刘海燕 |
| 202003 | 34 |
| 感·知·练:让传记写作更深入 | 何琛 |
| 202003 | 41 |
| 对学生作文要求要适当 | 王栋生 |
| 202003 | 44 |
| 写作核心素养范式发展与框架构建 | 荣维东 | 语文建设 | 202003 | 4 |
| 指向核心素养的写作课程内容重构 | 叶黎明 |
| 202003 | 9 |
| 在理想与现实中构建写作教材序列——统编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 唐建新 |
| 202003 | 15 |
| 如何理解并实施创意作文教学 | 谭旭东 |
| 202003 | 21 |
|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设计:问题及建议 | 胡晓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3 | 25 |
| 理想的写照 生命的律动 | 王璐 |
| 202003 | 32 |
|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 胡蓉 |
| 202003 | 36 |
| 基于言语形式的《灯笼》解读 | 韦伟 |
| 202003 | 40 |
| “狼”“里山”“阴司”“冬至”意象的象征意蕴浅析 | 焦文韬 |
| 202003 | 43 |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整合策略”研究 | 孙彧 |
| 202003 | 46 |
|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教师任务 | 陈琳 |
| 202003 | 72 |
| 主线语言牢抓 拓展阅读备具 | 张忠森 |
| 202003 | 91 |
| 如何理解小说的奇思妙构 | 李鹏 |
| 202003 | 98 |
| 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实践路径 | 张硕 |
| 202003 | 126 |
| 明确对象 有的放矢 | 朱再枝,何章宝 |
| 202003 | 133 |
试题研究 | 促进学生生长的品质语文课堂评价 | 刘宏业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3 | 54 |
| 高考整本书阅读评价发展趋势探析——以2017—2019年高考北京卷为例 | 纪秋香 |
| 202003 | 57 |
|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考查用语及例题分析 | 盖英俊 |
| 202003 | 61 |
| 判断折射见识,思辨孕育创意——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建议 | 余党绪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3 | 67 |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对高中语文测评的启示 | 黄本荣 |
| 202003 | 70 |
| 情境化·导向性·探索性——浙江省海宁市2019年普通高中高一新生入学基础测试(语文学科)试卷评析 | 周康平 |
| 202003 | 75 |
| 从命题实践谈古诗词阅读备考细则 | 何惠珍 |
| 202003 | 77 |
| 看得清,做得到,写得好——实战提分指向的高考作文后期复习 | 胡家曙 |
| 202003 | 80 |
| 从切题走向深入:辨析、界定议论文的核心概念 | 徐燕 | 语文月刊 | 202003 | 2 |
| 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材料针对性 | 朱华华 |
| 202003 | 6 |
| 多句并举作文题的几种思维模式 | 夏云陶 |
| 202003 | 10 |
| 寓言类材料作文之思辨分析 | 洪斌 |
| 202003 | 13 |
| 在巧妙“反驳”中体现破判性思维意识——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为例 | 张善存 |
| 202003 | 16 |
| 潜在义:理解重要语句含义还应该关注的一个点 | 许博识 |
| 202003 | 20 |
| 概括能力的设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 杨红兵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3 | 56 |
| 人人握灵蛇之珠 家家抱荆山之玉——例谈议论文素材的个性化 | 邱海林 |
| 202003 | 59 |
| 变化与坚守——对山东、海南模拟卷作文题的思考 | 万福成 |
| 202003 | 62 |
| 文学类文本“铺垫”手法测评及教学 | 张卓君 |
| 202003 | 65 |
| 逻辑思维:提高高考二轮复习效率的金钥匙 | 安杨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71 |
| 真实情境写作命题的三个维度 | 石修银 |
| 202003 | 75 |
| 用恰当的评价提升课堂效率 | 杜新建 |
| 202003 | 78 |
| 反思与展望:新中国高考古诗文试题评析——以全国卷为例 | 贺卫东 | 语文建设 | 202003 | 58 |
资料参考 | 《游褒禅山记》中两处异文的考释——简论文言文教学中的版本意识 | 樊新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3 | 55 |
| 其实我懂你的心——《踏莎行(候馆梅残)》抒情方式解析 | 刘祥 |
| 202003 | 57 |
| 阅读的力量: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上)——著名作家、资深媒体人王开岭在江苏省淮安中学的讲座 | 王开岭,朱平 |
| 202003 | 61 |
| 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范读 | 蒋寅 | 语文月刊 | 202003 | 64 |
| 疾病:《老王》的一个关键词 | 许峰 |
| 202003 | 67 |
| 无功无名最逍遥——《逍遥游》教学漫谈 | 徐昌才 |
| 202003 | 69 |
| 谈“人非生而知之者”之“者”的词性与意义 | 邓木辉 |
| 202003 | 84 |
| “腆为导师”应为“忝为导师” | 周玉芳 |
| 202003 | 5 |
| “孀妻弱子”之解 | 葛筱宁 |
| 202003 | 12 |
| “戴上了‘紧箍咒’“讲不通 | 辜良仲 |
| 202003 | 19 |
| 悲凉也“浓” | 程凤平 |
| 202003 | 22 |
| 你知道“硬核”吗? | 孙凯 |
| 202003 | 45 |
| “不知所踪”写错了 | 胡礼湘 |
| 202003 | 51 |
| “连续”“持续”用法辨析 | 杨绍忠 |
| 202003 | 79 |
| “似是而非”,你用对了吗 | 薛泉海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3 | 68 |
| 说“皆生寒树”的“寒树” | 陈丹,周掌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60 |
| 《山居秋暝》:为什么把秋暝写成春芳?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 | 202003 | 48 |
| 漂亮而缜密的《春》 | 吴格明 |
| 202003 | 51 |
| 《永州八记》中的不遇之景与谪弃之臣 | 刘城 |
| 202003 | 54 |
| 《卫风·氓》“顿丘”注释献疑 | 卢翮 |
| 202003 | 64 |
| 司马“青”衫是司马“黑”衫吗? | 李鸿杰 |
| 202003 | 66 |
| 且向纸上听剧声,也织文言新霓裳 | 汤利英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03 | 118 |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马月亮 |
| 202003 | 122 |
| 思维与解码 | 雷声 |
| 202003 | 137 |
| 汉字旧读的文化内涵 | 杨红玉 |
| 202003 | 141 |
| 从云端走向人间的性情中人 | 张世华 |
| 202003 | 155 |
| “隔”与“不隔”是打开《故乡》主题的金钥匙 | 刘圣华,贺小霞 |
| 202003 | 156 |
| 《始得西山宴游记》“始指异之”解 | 张干,严馨 |
| 202003 | 159 |
| “间”子新解 | 邱建农 |
| 202003 | 160 |
教研有得 | 利用网络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实现共同成长——郑可菜名师网络工作室风采 | 郑可菜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03 | 83 |
| 精磨细研,互联研学 | 郑可菜 |
| 202003 | 83 |
| 细读疾病隐喻,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以《药》与《公墓》阅读为例 | 黄惋丽 |
| 202003 | 84 |
| 走进操作层面的“整本书阅读”——以《<论语>选读》为例 | 鲁明儿 |
| 202003 | 86 |
| 自然生长的教学人生 | 唐文秀 |
| 202003 | 87 |
|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 董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82 |
|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顾之川 |
| 202003 | 84 |
| 利用核心训练项目整合单元教学 | 董涛 | 语文建设 | 202003 | 72 |
| 构建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 | 蔡玉红 |
| 202003 | 75 |
| 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读写品质 | 殷涛 |
| 202003 | 77 |
视窗 | 芬兰提升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径 | 王克强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86 |
文学追梦 | 外婆桥 | 钟婉彤,敖捷玲 | 语文月刊 | 202003 | 87 |
| 常回家看看 | 赵旭阳,王君艳 |
| 202003 | 89 |
| 十年已过 | 国筠宜,孙礼亮 |
| 202003 | 91 |
| 谁杀了她 | 许钰欣,陈如华 |
| 202003 | 93 |
| 月明花满枝 | 蔡玉婷,付勇 |
| 202003 | 96 |
| 饱满的种子无需更大的空间 | 卢吉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003 | 49 |
资讯 | 索引 |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003 | 64 |
“抗疫”共情专题 | 停课不停学:跨媒介学习助我行 | 寇永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03 | 69 |
| 培养批判性思维写作课程设计 | 郑可菜,龚瑞峰 | 202003 | 71 |
| “抗疫”读写树人课程的建构 | 陈秀征,陈玉姗 | 202003 | 73 |
| 用写作增强抗击疫情的自信——以疫情资源设计写作项目实践 | 张一山 |
| 202003 | 76 |
| “抗疫”教学资源选用的边界与消解 | 黄明勇 |
| 202003 | 78 |
广告 书评 | 一名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摸索与总结 | 齐向东 | 语文建设 | 202003 |
|
| 中学语文教师进阶的优秀读本 | 范红梅 |
| 202003 |
|
| 中国新文学批评的来路与去处 | 陈印娇 |
| 202003 |
|
|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 张建英 |
| 202003 |
|
| 个人化的英国文学史研究 | 戚健 |
| 202003 |
|
| 在故事中感受秦腔文化的美魅力 | 张蕾 |
| 202003 |
|
| 积极探索中学阅读教学的变革 | 郑书乐 |
| 202003 |
|
| 中西文化对比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 李茜等 |
| 202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