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20世纪西方美术流派简介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14日

20世纪西方美术流派简介

纯粹派(Purism

    纯粹派与欧尔飞派同样是从立体派分离出来正的,不过,纯粹派的造型带有机械性,不同于欧尔飞派的音乐性。

1918年时,画家阿梅杜.欧赞凡与詹奴勒索开始提倡纯粹主义,主张纯化“造型言语”的绘画运动。他们以立体派的几何学造型为出发点,更深一层的探讨造型因素,追求“永恒而普遍的形体”的画面构成。纯粹派的作品,很多是取材自日用品,例如饮食器具、罐、瓶、杯等类物品,予以半抽象化,构成一种不受时间、空问所拘束的普遍的造型。画面带有率直平面的装饰性质,依据色彩理论去组织物象的构成。他们的作品特别强调以清澄、明确、瑞丽的线条和体面,使画面形体构成机械式的组合,尽量避免作者的个性感情要素介入其画面之内。例如詹奴勒的作品《构图》,就是一幅纯粹派的代表作。画面的造型,采用杯瓶等日常生活所见的物品,作重复的并置,组成机械性的造型。纯粹主义的另一代表画家欧赞凡的作品,也是以各种常所见的物品,构成几何学的造型,色彩清澄明快,并著重于点、线、面的分割。

1919年—1925年,欧赞凡与詹奴勒两人主编《新精神》杂志,宣扬他们的这种立场,鼓舞新造型机能的精神。

总而言之,巴黎的纯粹派绘画运动,可说是与德国的包浩斯、俄国的构成派、荷兰的新造型派等诸艺术运动相呼应。纯粹派运动发展至如烟海1925年时,即告结束。

野兽派(Fauvism

后期印象派之后,20世纪初叶,首先崛起的一个画派就是“野兽派”。野兽派这个名称是偶然产生的。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举行之际,有一群反抗学院派的青年画家,纷纷拿出个性强烈而自由奔放的作品参展。在这个展览中的一个特别展室里,展出了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曼贾恩、鲁奥莽、马尔凯、邓肯、怫利埃斯等青年画家的新倾向作品。批评家沃克塞尔(Vauxcelles),脚踏入这个展览室,对这群青年画家的激烈绘画甚为赞赏。刚好在此室的中央,陈列了雕刻家马尔凯所作的一件接近多纳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雕刻家)风格的学院派青铜雕刻《小孩头像》。于是沃克塞尔指着这件雕像带讥讽的口吻说:“看!野兽里的多纳太罗。”因此,这句野兽(Fauves)的称呼,便被一般人用来称呼这群青年画家,对于他们那激越奔放的绘画称为“野兽派”的那个特别展览室,后来也被冠以 “野兽槛”的别名。这就是本世纪“野兽派”的发端。

野兽派是对学院派的背叛,他们对感动力稀薄,表现不够深入的印象派画风持一种反抗的态度,继续着后印象主义凡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赶求更为强烈的艺术表现。此派的画家们,他们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注重纯粹造型的表现,惯用红、青、绿、黄等醒目的强烈色彩作画。他们以这些原色的并列,加上大笔触,单纯化的线条作夸张抑扬的形态,以达到个性的表现,把内在真挚情感,极端放任的流露出来。以最小限度的描绘,达到表现最大限度的美感。他们的作品有明显的定意倾向。

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 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其中尤以马蒂斯最足以称为野兽派的一代宗匠。他的画多以女人作为主题,影响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美,他反复画女人的形体,注意韵律的和谐与优美。《奢侈.静寂.逸乐》和《裸妇》即为其代表名作。

野兽派首次露面之后,引起了一致的注目,到了1908年间发展达到顶端。此派实际上不过盛行三、四年间,但它带给其后的现代美术影响甚深。虽然在1908年之后,野兽派的代表画家均已舍去野兽派的特色之表现,但他们在转向自己独特创作之后,都从此而产生出特异的样式,凭主观去改变对象形体,使美成为纯粹感觉的象征。

新造型派NeoPIasticism

新造型派是起自荷兰的几何学抽象绘画运动。此运动系属荷兰的一个州名为“DeStijI”的绘画团体所倡导。“De StijI”是第一次大战前创立的,主张几何学抽象主义。创始人为杜斯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这派称作新造型主义。

杜斯堡1917年编辑一本定名为《De StijI》的维志,在莱登及巴黎发行。这本杂志面对着荷兰保守传统的风尚,竭力倡导现代化,基于时代精神与表现手段之间的明确关系,树立新艺术的地位,并且在理论上完全支持新艺术作品。在当时荷兰的新艺术也就是纯粹几何学的抽象作品——新造型派画家们所作的绘画。

新造型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像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创作上偏重理智的思想,摒弃一切具像及再现的要素,完全以红、黄、蓝等原色的色面与线条,安排造型。他们抛开对物象的具体描绘,抛开细节,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以规律的几何形布置于画面上,除去一切感情的成份,以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新造型派属于一种主张理性的绘画。正如蒙德利安所说的:“新造型主义是透过古今艺术理论而擢致的原理展开创作,没有将个人情感渗入里面,色与形纯粹是造型原理的活动。”蒙德利安是此一绘画形式的最著名代表,他在早期受立体派影响,从1910年时开始作抽象绘画。1920年他由荷兰到巴黎,力主新造型主义。以垂直线与水平线的交错构成富有韵律的画面,看来近似数字中的“十、一”符号的集积。也有的是以原色的正方形与矩形相配置。后期则以黑色线条分割书面,形与色达到最单纯的境地。蒙德利安对自己的作品解释说:“这里有两种的安定,一是静力学的安定感,另一是动力学的均衡,前者是各个特殊形态的统一,后者则为形态成立的要素。”

除了蒙德利安之外,杜斯堡与梵顿格洛都是新造型派的画家。杜斯堡从自然物体的构造关系描绘矩形相组合的抽象画。他不同于蒙德利安的静力学构成,采用对角线的轴线,构成速率变化。一九二一年他曾加入“包浩斯”,晚年居于巴黎。《抽象构成》是他的一幅代表作,纯以几何形安排画面,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蓝黄。

梵顿格洛与蒙德里安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是以数学的解析为基础的,由一些简单的立体单元,用垂直和平行的对称方式组合成一定的空间模式,后来他把新造型主义的绘画,应用到建筑方面。一间室内的壁面,他仿绘画方法,分别涂上红、黑、育、灰、白色。在此派的建筑上,凡顿格洛颇具声誉。鹿特丹及阿拇斯特丹市残留有不少梵氏的现代建筑代表作品。

参加新造型派的,还有匈牙利画家V·胡萨尔、建筑师J·J·P·乌德、诗人A·考克等。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新造型派提倡数学精神,凡是缺乏明确与秩序的东西,都被他们称作是巴洛克,统统予以反对。

在本世纪的荷兰画坛,“新造型主义”是第一个出现的画派。不过,由于此派主要画家,在1920年后,都离开荷兰,移居德国及巴黎,此派运动在荷兰本土顿形萎缩。他们的杂志《 De StijI》也在19321月最后一期便停刊了。到了1931年,巴黎创立了“抽象·创造派”,其中有很多画家,都是新造型派的追随者。

新造型派画家所追求的纯粹几何学的抽象思想,到今天已成为现代艺术主流之一,尤其是蒙德利安更被认为是几何学抽象画先驱。另外,新造型派艺术还影响了现代建筑与装饰设计的发展。

行动表现(Automatism)

行动表现是指艺术家作画的一种技巧和状态,属于这种行动性表现的画家是在“行动”中的基础上,用色彩泼撒在大型画面上,制造出旋转的线条和非再现的形象,通过这种创造的行为表现自我,旨在追求一种自由的、不因繁杂的绘画方法和冗长的时间所限制的创作冲动。

  美国最著名的抽象表现大师帕洛克联可算是这一表现的代表画家。他们的作画方式不仅使人想到康定斯基在点前的生物形态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还有印象主义的用笔技巧。在一个受核战争威胁的世界上,人的处境的混乱、恐惧和脆弱可能使这些画家拒绝20世纪早先的任何艺术形式,把艺术作为个人的渲泻,来表达他们在行动价值中的信念。他作画不是将色彩用笔画在画布上,而是将快干油漆泼洒在画面上。作画时把大型画布平放在地上,人站在不同的方向,手拿刷子醮上含有充份水分的颜料,泼在画布上。同时他的作品都是巨幅的,可以纵情的发挥。当色彩从他的笔中泼到画面上时,即介入“美”的意识。他平常不用油画颜料,而是使用各种液体的化学颜料如水银汞液等。使用这种流质的色彩敏捷的泼在画面上,产生种种自动性的效果。在“行动”的绘画中,帕洛克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他色彩的泼撒毫不放肆,这可由他创作时的表情看出来,他所表现的在追求回归纯粹原始的状态。属于这种表现的画家尚有很多,如法国的李欧佩尔、欧梭里奥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欧梭里奥的滴彩画,乃可看出形象,而且线条比较细。他的作品《生之骸骨》是用泼色流动曲线,画成一个头部的形象,在暗的底色上,加上明亮的线条。由复杂的细线条,构成一件作品。

 弗兰兹·克莱因追求的过程略有不同,但通过与形式创造的直接联系来表现自我的意图是一样的。他的单色图像先是通过画笔在新闻纸上的动作制造出来,然后通过裁剪和组合,产生出有力的运动感觉,强化了个性化的和谐。克菜因以这些“骨架”为基础,再用蘸满额料的画笔在画布上来放大它们,而不是直接复制它们。由于使用了油漆刷子,他用黑白两色,偶尔也用色彩,制造的粗野的刀劈效果,成为内在经验的巨大投射。

李欧佩尔是加拿大籍抽象画家,他是以刀当作画笔,用画刀把油彩,一片一片的刮在画面上。这种自动性效果不同于帕洛克的那种趣味,那一片片的色块,像是音乐的音符,富有韵律的谱成作品。

这种技巧与“几何表现”完全背道而驷。几何形表现注重知理性的科学分析,行动表现的画家以潜意识为主宰,注重感情的直接发泄,透过手与体能的行动,把色彩直接泼洒在画面上,作画已经成为一种自由意志的“行动”。

行动绘画意图吸引观众,通过共享的感觉使观众成为绘画的一部分。这些艺术家所体现的探索未知自我的大胆与意志也是观众的期望。这种有意把观众带入艺术的意图可能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主旋律,远远超出先前艺术同样的努力。这些艺术家近来极力让观众卷入进来的理由之一可能是日益意识到都市生活引起的精神压力与失常;艺术起到帮助人们逃避肮脏的精神环境的作用,即使只是暂时的。

装置艺术(InstaIIations A

“装置”一词原来是指安置、架设之意的普通名词。在70年代后半期开始,它便成为特定主义用语,转化成为泛指各种形式的装置艺术之固有名词。

装置艺术是指置于在空间中的物体(也可以包括艺术家本人),具有合成媒介含意。从这一点看来,“装置”即“物体”的延伸,是空间本身的异化,是人和物体、环境的对话,简言之,就是由形→构造→现场的语境。装置艺术的先驱者卡尔.安德勒在“我雕刻的理想之路”,指出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希望创造一个给观者现实场境的体验。

空间本身的异化,是装置艺术表现的特殊之处。装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亚兰·卡布罗曾在他的一件作品“室内”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与环境的对语,他以单纯的符号布置成使人产生积极参与的空间,素材的装设布置企图活化整体空间的气氛。他充分运用了空间所给予的条件,注意到空间四周的环境现实,构成物体在空间表演的场所与空间的再形成,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环境。

装置艺术由于需要特定的场所制作呈现,社会的性格较为强烈;但也较不易於保存,常流于比较短期间的展览陈列,之后便解体了。80年代之后,装置艺术家常应企业及公共团体的邀请,在待定的场所制作能够恒久设置的近于雕刻的集合作品,这也是装置艺术的新出路

装置艺术这种从空间领域中催生的表现形态,正好捕捉住今日过度物质化的社会意象。因此它从70年代主要在美国兴起,后来影响到欧亚。

最少派艺术 “mininalism Art

最少派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最少派艺术源出于抽象表现主义,属于抽象表现主义的直接后裔。最少派艺术家力图将造型语言精练化、纯粹化,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中依然存在的图式、形象或空间按M.杜桑“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处理,画面减少到最基本的几何形,色彩精纯到最起码的原色,空间压缩到最低限的二维形式。经过这样极端化后的画面,提供人们的反只是纯粹的视觉刺激和心理震荡,因此又被称作“ABC”艺术。

最少派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29年,由侨居德国的俄国画家D.布尔留克为J.格雷厄姆的个人画展目录写的文字说明中提出来,他指出:“最少意即最简捷的操作.…·最少绘画即是绘画本身”。后来这一名词相继在美术评论文章和展览会上出现,英国批评家E·示露西一史密斯在《最少艺术》一文中提出了最少艺术的两个含义:①艺术作品的初级形式(单色画);②艺术家有意追求的简单形式。但真正使用“mininalism”专指美术流派是在60年代中期,罗丝在1965 10号的《美国艺术》杂志上,发表一篇重要的论说《ABC艺术》中,以“mininalism”一语通称此派艺术。到60年代末期,极限主义即普遍为一般所使用。此派艺术家受到美国战后画家巴奈特.纽曼带和大卫·史密斯的明晰简素作品所影响,从纯粹美国产生的艺术运动,至一九七O年代中期形成国际性的艺术趋势。

此派艺术家强调:重要的是作品,并且是怎么来看待作品,而不是作品代表了什么。作品以它纯化的形式,解除所有的幻象和奇闻。极限艺术为它自己和观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清晰和直接的关连。极限艺术可说将几何学抽象更向前推进一步,将绘画与雕刻还原至本质的要素,在许多作品中结合了绘画与雕刻的形式。极限艺术的雕刻,排除了传统的台座与再现的意念,有时甚至拒绝了艺术家的手的痕迹。单纯的几何学的形体,纯然象是出自工场的典型的工业制品。

代表艺术家有:卡尔·安德勒、达纳达·茱德、索尔·雷文特、罗纳德·布勒顿、约翰·马克拉肯、李查·塞拉、法兰克·史帖拉、丹·佛莱维、罗勃特·莫里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