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透视原理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6日

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
,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
,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
,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
   
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代,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就说: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昆仑山)之形,可围千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他说的是用一块透明的绢素,把辽阔的景物移置其中,可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是在绘画史上对透视原理的最早论述。到了唐代,王维所撰《山水论》中,提出处理山水画中透视关系的要诀是: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眉(黛色),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可见当时山水画家都是重视透视规律的。到了宋代,中国山水画透视法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但是直到今天,中国画仍然保持着使用散点透视的作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