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圆雕艺术的基本特征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9日

教学目标

  通过对圆雕艺术基本特征的解读,能简略阐释圆雕的艺术表现特点和观赏角度;并能够认识圆雕的造型特征、材料特征以及空间体量特征。为深入学习雕塑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初步掌握圆雕的动物、人物雕塑实践打下基础。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程的活动分析必须建立在认识圆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圆雕的造型特征和材料特征两个方面在认识层面加以强化和引导,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活动。
  活动一:认识圆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观赏特点,以图片资料或小型圆雕实物对雕塑的造型特点、材料特征,以及空间体量特征进行解读。
  活动二:通过思考、交流、讨论、整理圆雕创作思路,以课堂讨论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发表看法:圆雕艺术适合表现什么,不适合表现什么,以学生们自己所见过的圆雕为例,谈谈所选材料和造型是什么,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在选择好适合自己所要表达内容的材料和表现形式后,进行圆雕制作的准备工作。

 教学基本思路

  为了让学生对圆雕艺术基本特征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解读教材所提供的各种圆雕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雕塑作品资料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和欣赏,为下一步的雕塑实践作铺垫。

教学材料分析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对圆雕艺术的造型特征、材料特征、空间体量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雕塑的本质是人类思想感情的寄托,同时又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某种感受,某种态度的体现,其目的是思想感情的交流。

  雕塑的特点是“立体”,就是在空间中造型,以立体造型来打动人心,也就是以“体积”来说话。某种有确切形状的体积造型(包括相应的质感和触摸感),这就是雕塑最根本的语言。

  立体的“形”、“体积”不一定就是雕塑艺术,所谓“体积感”,也可以称之为“雕塑感”,就是要使一个体积能充分展示在全部空间中所带给人的丰硕之感。充分展示一个立体在全部空间中的“美”,一种特殊的“立体之美”。能够感受这种对“立体之美”的感受能力是学习雕塑艺术的基础和起点。有人对立体敏感一点,而有的人要差一点。正如有人对音律敏感一点,有的人差一点一样,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老师的引导和因材施教很重要。摩尔说过,要加强对任何形体的“三度空间感”,主要是“深度的距离感的训练,要从理智和情感上进一步努力去体会一个立体在全部空间中的变化,要看这一边同时想到另一边,看一个物体要在脑子里好像围着四周进行观察,不要满足于感受看到的那一面。看一个雕像不管它多大,都要好像托在掌心里似的观察它。就是一眼就感受它的全貌,它的处于全部空间中的魄力”。

  就圆雕来说,它不适合表现自然场景,却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划来暗示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如通过衣服的飘动表现风,通过动态表现寒冷,通过表情和姿势表现出是处在炼钢炉前或在稻田之中。

  渲染大规模的群众场面不是它特长,可是集中深入地塑造富有个性的典型性格却是它的拿手好戏。众多的罗马头像,龙门石窟,东山的浮雕罗汉像,罗丹的一系列肖像,《收租院》的一些农民形象都是范例。

  圆雕不适合表现太多的道具、烦琐的场景,要求只用精练的物品或其局部来说明必要的情节,以烘托人物。如用坦克残骸的局部来烘托志愿军战士,用山崖的局部来烘托登山队员勇攀高峰的精神。

  由于圆雕表现手段是极精练的,所以它要求高度概括、简洁,要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观众,正因为如此,硬要它去表现过于复杂、过于曲折、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将无法体现圆雕的特点。它常常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用强烈、鲜明、简练的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给人以难忘的回味。比如,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港口的《自由女神》和原置于巴黎国际博览会苏联馆顶端,后又移至莫斯科全苏农业展览会的《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

  由于圆雕是空间的立体形象,可以从四面八方去观看,这就要求从各个角度去推敲它的构图,要特别注意它形体结构的空间变化(当然,要有一个主要的观看面)。

  圆雕虽是静止的,但它可以表现运动过程,可以用某种暗示的手法使观者联想到已成过去的部分,也可以看见将要发生的部分。吕特的《奈伊将军》和罗丹的《青铜时代》就是这方面的卓越例子。这两尊雕像从下肢到躯干,再到上肢和头部,表现了一个运动的过程,创造了很生动的感觉。如《奈伊将军》的两腿和按剑鞘的左手是拔剑的姿势,而他的躯干、右臂和脸部已转到另一种姿态,即他将举起武器,带领士兵奔向敌人的姿态。

  形体起伏是圆雕的主要表现手段,如同文字之于文学,色彩之于绘画。雕塑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对形体起伏大胆夸张、舍取、组合,不受常态的限制。形体起伏就是雕塑家借以纵横驰骋的广阔舞台。

  总之,圆雕要求精而深,强调“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既要掌握雕塑艺术语言的特点,又要敢于突破、大胆创新。

教学建议

  在完成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学方法的把握直接左右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了解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更充实、更丰富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相长的思想,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传授在和谐、生动、积极、热情的教学气氛中产生互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供一些平时学生自己收集的雕塑资料图片,进行雕塑艺术基本特征的分析、交流和讲评。此教学过程中既有思考、交流,又有雕塑艺术的审美欣赏实践,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在相互切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建议本课学习采用2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的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认识圆雕的基本特征;第二课时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展示一些图片资料和圆雕的实物小件,配合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地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