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积极探索,精心耕耘,只为苗长花开(二) ——泉州七中语文教研组校本课程建设综述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 陈国杨

录入者:asziyi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8日

02《国学经典<论语>精读》校本课程

本课程通常安排在高一年上、下学期,穿插在主体课程教学之中。该校本课程精选《论语》中将近一百五十则语段,编成“孝道篇”“仁德篇”“修养篇”“处世篇”“为学篇”“智慧篇”“生活篇”“为政篇”等八个部分,专题内容之前有较为详细的孔子生平介绍,专题内容后面附有关于《论语》思想价值的论述。《论语》是一部具有文化元典性质的书籍,它具备深邃的思想,其基本精神能够穿越时空,观照现代。对于刚刚成人的高中生而言,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我们通过精选《论语》中的优质养料,意在培养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成人成才做好准备。

此外,我们还编写了《国学经典<孟子>选读》《阅读与写作》《唐宋诗词选读》《中国古代对联文化》《时文选读》等专题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或结合具体文体教学而开展,或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而开设,或配合高考复习而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我们不为开课而开课,我们力求每一门校本课程都是基于学生发展而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布局。

三、课外读写常态化

泉州七中历来重视教师读书问题。庄月芳校长上任伊始就提出要打造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要建设好书香校园。她多次在大会上倡导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在教研组会上,她提出语文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语文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参与书香校园建设方面下了许多功夫。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都进行了详细地规划,并把它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一项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了语文课程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01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地推进

高一年,除了《论语》,我们主推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和其他一些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的书籍。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方面,还增加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高一年结束,我们的备课组会给全体学生一份阅读推荐书单,书单里有文学作品、史传作品、哲学书籍、文艺理论等等,让学生从中选择阅读对象,当然,我们也鼓励学生选择书单之外自己喜欢阅读的作品。高三年,我们主要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哲学作品和一些短篇的时评文章,促使学生对宇宙人生、社会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助力高考写作备考。

02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和写作投稿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作文竞赛方面,在校内,我们每年都由南风文学社教师组织一场全校性的“晦鸣杯”作文大赛。大赛产生的优秀作品会刊在《南风》报上,到了一定量,还会编成书册,其名《地平线》。校外,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作文赛事,如参加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2016~2018年,我们共有三位获得大赛总决赛全国一等奖,多位同学获得总决赛二等奖,成绩骄人。作品投稿方面,我们曾与泉州晚报“校园风专版名师点评专栏”进行合作,定期推荐选登学生优秀作品,也曾积极向福建《读写》杂志推送学生的优秀习作。作文竞赛与刊物投稿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热情,也促进了他们的阅读热情。

03打造学生讲坛,分享阅读乐趣

自2012年开始,我校每年都有一场由高二语文备课组和年段联合举办的“学生讲坛”活动。“学生讲坛”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分享,每一次活动都有个主题,如“我读‘三国’”“我读《论语》”“我读‘红楼’”“读书明志”“读史明智”等等。在众多的校本课程中,它已然成为了学校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先后经历了确定主题,推荐阅读作品、指导学生写作,修改讲稿、组织班级试讲、选拔年级选手、台下彩排试讲、台上正式开讲、大会颁奖等过程。学生讲坛活动将学生的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推向新的高度,它是一件极具积极意义的活动。

四、活动课程多元化

笔者在自己的专著《语文教学的突围》一书中提出:未来课堂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让语文教学课堂开启生活模式。这想法和新课程所提出的“真实情境教学”相类似。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应该根植于现实生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的生活与发展,教育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通过构建各种实践活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实践活动课堂主要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依托国家课程内容,在文本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这种课程通常是根据文本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开展的,如论述类文本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观点态度确立一两个方向来举行一场班级论辩;小说或者传记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创作课本剧,通过排练和表演去理解文学作品的表现与内涵;新闻教学,可以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把握新闻的真相与价值;教科普文教学或社会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可以开展与课内内容相关的社会考查活动,学生先拟定调查方案,然后走入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调查结果。此外还有演讲、诵读、讲故事、做简报等多种形式。这些实践活动大都富有生活带入感,具备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真实情境特质,深受我校师生的欢迎,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了我们学校一种常态的校本课程。当然,在文本阅读教学课堂上,还是立足于文本阅读鉴赏,我们深知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不能被实践活动课堂所取代,所以,“文本阅读为主,实践活动为辅”的定位也一直为我们所坚持。

另一种是独立于国家课程之外的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特色实践活动课程。“中华经典文化艺术活动”(后更名为“经典诵读活动”)、话剧表演和前面介绍过的“学生讲坛”是这方面内容的代表,它们已经成为泉州七中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四、五月份,语文组都开展“中华经典文化艺术活动”(早年同时开展的还有为期一周的“诗吼文啸”活动)。这项活动通常是由语文教研组主办,高一年段和高一语文备课组承办,其活动宗旨是“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该活动参与面广,班班有节目,师生同台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表演形式多样,节目包括经典配乐诵读,经典文学情景剧、相声、歌曲、古代服装秀、古筝独奏等。每次活动,学校也都邀请一些嘉宾和部分家长参加,当地的媒体也会进行相关报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是一座从文本知识跨越到生活体验的桥梁。学生可以借助这座桥梁,从文本知识世界里走出来,去创造自己的价值。笔者认为,语文实践活动课堂能很好地摆脱了当下社会的功利教育思维取向,单纯而执着地奔向语文素养的怀抱,它所培养的不仅仅是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要求,还有在活动过程所形成的合作、互助、分享、共荣的团队精神。

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领域一项很有价值和很有意义的探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追求,对于已经开展的有价值、有影响的校本课程,我们将不断完善;对于效果不够理想的校本课程,我们或进行改造,或重新探索。

作者简介:

陈国杨,泉州市第七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泉州市教坛新秀,泉州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泉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鲤城区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被鲤城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主持过省级课题,著有《语文教学的突围》一书,在中文核心刊物《语文建设》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过文章。

附:特约名师点评 童丽华(三明教育学院高级教师,三明市教科所高中语文教研员,三明市学科带头人)

核心素养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围绕核心素养,学校要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就必须实现学校课程教学整体的结构性的变革。这几乎是每所学校都将面对的难题。泉州七中语文组在构建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积极的教学实践,开发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01巧借东风,构建框架

2014年,借助学校开始全面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契机,泉州七中语文组构建了高中三年语文教学整体性规划框架,对必修教学内容进行一个重新的安排。这种基于校情的校本化课程教学结构变革使得整个七中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有序,教学内容更加饱满,也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需求。

02合理布局,重点突破

按照既定的校本课程路线图,七中语文组全方位地开展改革:或结合具体文体教学而开展,或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而开设,或为配合高考复习而提供有力的支持。时间上分时段安排穿插,配合主体课程教学;设置上立足学情校情,使校本专题精准化;目的上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使得校本课程合理布局、有的放矢。

03立体展开,有序推进

从阅读到写作到分享,从文本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特色实践,七中语文组立体有序地将学科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将科学技能学习与人文思想结合,大力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领域一项很有价值和很有意义的探索,它不仅仅是学科自身的改革,还需要学科之间的横向改革。相信泉州七中会一如既往地孜孜以求,开发出更有价值、更有影响力的校本课程!(转载2021年1月7日《海峡读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