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述说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8日
教学目标
了解摄像机的机位和角度,了解摄像机的聚焦技术,了解摄像机的几种运动拍摄方式,了解摄像镜头的有效长度与时间以及摄像过程中声音的录制,学会其中一些专业术语,尝试对电影片断进行专业的影评。最主要的目标是掌握这些基本的摄像技术,拍摄出融合多种拍摄技术的片断,播放过程中讲解创作意图,使用这些技术的目的与效果,以及对现场声音的处理。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设置了两项学习活动建议,本单元课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摄像机运动起来的技术,并学会一些专业的摄像术语。活动一是综合性的活动,即将本课所学的摄像技术进行综合的实践,完全是种尝试性的体验,教师在学生拍摄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可以将相同题材的片断同组播放,观察在影片中都使用了哪些摄像技术,分析哪种拍摄技术更适合表现哪种场面,比较谁的拍摄技巧更娴熟,谁的影片中更能体现出拍摄者的个性和艺术感受。活动二是专项技术训练活动,即拍摄过程中声音的处理问题。声音能为影片的表现力增加不少的色彩。教师可结合活动直接开展教材内容。
两个活动都重在强调学生的动手拍摄,自己感受摄像机,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提升自己对影片的审美能力以及对拍摄影片的操作能力。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摄像机运动起来后应该掌握的技术,此单元课开展时,应边欣赏电影片断,边进行拍摄技术的分析,并结合“思考与交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着用摄像机拍摄,用各种摄像技术进行试拍,体验各种技术带来的镜头感受,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场景。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适时地将上一单元课的内容穿插至此单元的拍摄练习中。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拍摄的影片进行评价,在提高他们的拍摄技术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批评能力及其对摄像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材料分析
上一单元课是将摄像机镜头中的画面定格,分析每个静态的画面,以此掌握摄像艺术的入门知识。而此单元则是让摄像机运动起来,师生共同探讨一个个镜头的拍摄技巧。此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摄像机的位置,即在拍摄时要考虑到摄像机的机位、角度以及焦距。教材第46页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摄像机的机位的选择,介绍了正面平视机位和背后机位两种。此页右上图是电影《和你在一起》剧照的一个镜头机位的分析图。此部分最重要的知识点是“表演轴线”,教师可将此知识点结合“思考与交流”进行着重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性的体验与思考。轴线规律是关系镜头组接连贯流畅的主要因素,也是镜头切换的重要规律之一,轴线是影视摄制中保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它规定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拍摄的总方向须限制在轴线的同一侧(180°范围内),轴线规律要求在拍摄带有明显方向性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物体时,摄像机机位不能越过假想轴线180°范围,否则,就是越轴拍摄。越轴拍摄再加上越轴剪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例如,第一个画面是一辆汽车往右开,紧接着的第二个画面就是这辆车又往左开,使观众弄不明白这辆车究竟是在往哪边开。这就是由于越轴拍摄和越轴剪辑造成的。
教材第47页是摄像机角度的选择。拍摄角度是摄影机的位置与表现对象位置之间的角度,它代表着观众的视角。拍摄角度,从纵向来说,有平角、仰角、俯角;从横向来说,有正面、侧面、斜面。(1)平摄是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角度。平摄一般可以分为正面、侧面、斜面三种。正面拍摄,镜头光轴与对象视平线(或中心点)一致。正面拍摄的镜头优点是:画面显得端庄,构图具有对称美。用来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给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摄人物,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其缺点是:立体感差,因此常常借助场面调度,增加画面的纵深感。侧面拍摄,从与对象视平线成直角的方向拍摄,叫侧面拍摄。侧拍分为左侧和右侧。侧拍的特点有利于勾勒对象的侧面轮廓。斜面拍摄,介于正面、侧面之间的拍摄角度为斜面拍摄。斜拍能够在一个画面内同时表现对象的两个侧面,给人以鲜明的立体感。斜拍是影视教材中最常见的拍摄角度。(2)仰摄是摄像机从低处向上拍摄。仰摄适于拍摄高处的景物,能够使景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用它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有时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由于透视关系,仰摄使画面中水平线降低,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在高度上的对比因此发生变化,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影视教材中常用仰摄镜头,表示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或对某种对象的敬畏。仰摄的角度近似垂直,叫做大仰。一般表示人物的视点,以表现其眩晕、昏厥等精神状态。(3)俯摄与仰摄相反,摄像机由高处向下拍摄,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俯摄镜头视野开阔,用来表现浩大的场景,有其独到之处。从高角度拍摄,画面中的水平线升高,周围环境得到较充分的表现,而处于前景的物体投影在背景上,人感到它被压近地面,变得矮小而压抑。用俯摄镜头表现反面人物的可憎渺小或展示人物的卑劣行径,在影视片中是极为常见的。教材第47页最上面三张剧照是平视、俯视和仰视三种角度所拍摄的最典型的画面,以及所带来的效果与感觉。而此页最下面两张剧照则是用俯视与仰视角度拍摄带来的特殊的镜头感受。这五张剧照表现的都是观者的视角。而《我的兄弟姐妹》的剧照,使用的是另一种拍摄角度,即人物视角的拍摄,这种拍摄角度是为了反映出拍摄主体的视觉角度,让观者随着剧中主体人物的视点观看,体现出一种现场感。教材48页的内容是摄像机的镜头焦距。焦距的长短和使用的透镜有直接关系,它决定着镜头的视野、景深、透视关系等。按焦距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标准镜头(40~50mm)、短焦距镜头(小于40mm)、长焦距镜头(大于50mm)。一个镜头既可以作标准镜头,又可以作短焦距或长焦距镜头的被称为变焦距镜头。不同的镜头可以表现风格迥异的场景和人物,使得艺术手段的使用呈现多样化。它们各自的特点通过教材中的范例一一展示出来。
第二部分是摄像机的运动。摄像机有六种主要的运动:推、拉、摇、移、跟、甩。教材对这六种运动都有详细的解说与图解,在此不再做介绍。其中弧摄是移动拍摄中的一种。动态镜头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拍摄时很容易产生晃动,因此一定要拍摄好动态镜头。当用手持摄像机拍摄时,尽可能避免背景中有垂直性的物体,因为会使摄影机的震动看来更加明显。摄影机的支架算是相当平稳的工具,它能让摄影人员支撑住机器,并以身体缓冲掉震动。如果是较重的机种就必须使用连身的支架。如果手持拍摄的时间很长,体力的消耗也就相对地增加。不妨多试几种持机位置,找到最舒适的方式。如果是倒退着拍摄,找一个人扶着肩膀带路。有些摄影机的观景器可以转动,让摄影人员在向前走的时候,将摄影机朝后拍摄。当摄影机握在手上时,应使用较广角的镜头,尽量靠近移动的主体并按正常的步伐迈步。在拍摄静止镜头时,要靠着别人或其他支持物上。在跟摄对象时,要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运用运动的方式去记录表现一个运动的人物或物体,常会出现两种运动速度的不一致。反映到画面上就会出现被摄人物在画面上不断地位移,使观众在对这种画面观赏时需不断调整视线落点追随不断位移的人物。因此无论对于运动速度多么快多么复杂的人物或物体,都应力求将他(它)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另外,跟镜头是通过机位运动完成的一种拍摄方式,镜头运动起来所带来的一系列拍摄上的问题,如焦点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光线入射角的变化,也是跟镜头拍摄时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在拍摄推拉镜头时,最好选择自动聚焦,这样当摄像机处于自动聚焦状态下,不需进行任何调整,摄像机的自动聚焦电路便可以把聚焦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推拉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在画面起幅中心和落幅中心之间有条虚拟的直线。且拍摄时不要上下移动,由于四周物的距离有远有近,所以当上下左右移动摄录放一体机的时候,如使用同一焦距拍摄,影像就会变得模糊。
为了保证每个镜头都有效,镜头的长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镜头的时间太短,就会让人看不明白情节,反之,如果一个镜头的时间太长,则影响观看热情。所以,每个镜头的时间掌握颇值得仔细玩味。不要拍时间太长或太短的镜头,5~10秒是拍摄每个镜头的理想长度。而且,为了方便后期的制作,转拍另一镜头前请先数5秒,让镜头停留5秒时间。建议:特写镜头2~3秒,近景镜头3~4秒,中景镜头5~6秒,全景镜头6~7秒,远景镜头6~10秒,而一般镜头拍摄以4~6秒为宜。《张思德》剧照是长时间镜头,便于观者进行仔细的观察;MTV《奇幻旅程》是短时间镜头。
第三部分则是摄像时声音的录制与处理。声音是现代摄像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摄像艺术中的声音一般可以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三大类型。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在影视艺术中,人声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电影审美价值的创造。(1)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个人年龄、性别、气质和性格不同,其声音的音色、音质、力度,甚至语速等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2)人声与影视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不同的电影作品类型、样式、形态往往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不仅与画面、蒙太奇等因素相联系,而且也与人声相联系。实际上,在动作片、言情片和纪实性作品中,各自的声音处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3)人声与画外空间的创造:人声可以通过处在画外的声音调动观众的想像,扩展银幕空间。
音响是指影视作品中人与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声音以及所有的背景和环境声音。作为背景或环境出现的人声和音乐一般也被看做音响。音响可以被划分为许多种类,主要有自然音响(如水声、动作声音、脚步声等)、机械音响(如汽车声、火车声等)、枪炮音响、社会环境音响(如人群声、收音机声音等)。音响与被摄主体之间关系:(1)音响还原逼真感:自然界万事万物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而人不仅通过视觉而且也通过听觉来接触和了解。因而,音响既是对现实存在方式的还原,也是对人的感知愿望的满足。(2)音响刻画人物:音响在影视作品中具有积极的造型能力,是塑造人物,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影视作品中,音响经常被用来强化或烘托人物的心理,如用时钟放大的声音效果来表现人物的焦灼心理,用火车轮的轰鸣声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3)音响表达情思:音响不仅是对生活声音的还原,而且是对创作者思想情感的传达。在影视作品中,音响的运用往往可以产生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4)音响创造空间: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世界,但听觉并不只是对视觉形象的说明或者仅仅是视觉形象的附属,音响往往能够补充视觉形象的不足,表达视觉形象无法表达的生活内涵。
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电影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而,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屏)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音乐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有声源音乐也称画内音乐、客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内的声源,如画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钢琴等。无声源也称画外音乐、主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叙述场景以外,是一种外加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主要用来烘托、补充或者丰富画面的造型效果,加强电影艺术的综合视听魅力。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1)抒发感情;(2)参与叙事;(3)展现环境;(4)创造节奏。
习惯上人们常把影视艺术中声与画的结合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声画结合的方式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上则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既可以以声画同步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声画分离的形式存在。(1)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形象使声音具有可见性,声音使画面具有可闻性,从而创造现实逼真感。(2)声画分离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所产生的。这个时候,声音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可以通过分离来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3)声画同一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4)声画对位用来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现象——“静默”,它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静默所创造的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学效果。
声音的录制是摄像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录制同期声时,要想使同期声语音清晰可辨,就要注意声音的录制电平幅度不能太高,幅度太高容易发生失真,采访中最好把摄像机的话筒选择开关打在自动位置上,话筒位置离被采访人嘴巴距离适中。由于现在使用的话筒都是强指向性的高灵敏度电容话筒,距离嘴巴过近时,稍不小心就会造成录制电平频度超标,这样即使后期制作中把声音幅度降下来,声音还是刺耳难听,同时录制电平幅度也不能太低,幅度太低,声音会不清晰或没有力度,后期编辑时整体抬高容易产生整体噪声。教材第51页的两张图片呈现的是音频输入的设备,分别是无线麦克风和专业麦克风。
教学建议
本课的操作性、实践性较强,要让学生掌握好摄像机运动的技巧,需要实际操作。如果受学校条件限制,课程可以欣赏为主,让学生对影视欣赏更增添一份理论基础。本课建议用5个课时。
第一课时以欣赏影视片断导入,让学生分辨出摄像机的机位在主体人物的何处,以及摄像机架设的角度,为了达到这些角度可以采用什么办法。着重讲解“表演轴线”。还有一些特殊的拍摄角度,如顶摄、倒摄和侧反拍摄等,教师可适当地增加至教学内容中。
第二课时让学生欣赏不同镜头焦距拍摄的片断,逐一分析不同焦距的镜头所能带来的效果,以及适合表现的场景。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还需要增加摄像机中的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拍摄时的自动变焦和手动变焦。变焦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知识,需要学生经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操作性的课程。
第三、四课时是摄像机的运动以及有效镜头的时间长度。教师可以找到一些镜头运动的片断,让学生分析镜头的运动轨迹,然后可以模拟这些运动轨迹,让学生亲身体验,强调拍摄画面的五个技巧:平、稳、准、清和匀。而且考虑到后期的剪辑与加工,可引出每个镜头拍摄停留的时间,即每个镜头的有效时间:8秒钟。并讲解什么是长镜头?什么是短镜头?长、短镜头如何使用?
第五课时教师可从音频输入的设备、音频输入过程中的技巧、音频的后期合成、处理的技术以及音频的回放设备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教师可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因为此单元的课不但要欣赏许多电影片断,而且需要学生综合前一课所学知识进行拍摄,所以学生不但要能用摄像的专业术语评价电影,还要能用这些术语来讲解自己的拍摄片断,这种综合评价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尽量让学生阐述,但适时的提点与指导也是必要的。